關于我們
發展歷程
山東方圓有色金屬集團創建于1998年,是一個地道的“草根”民營企業。20年間,由一個年銷售收入800萬元的廢雜銅冶煉企業,蝶變為資產總值300多億元,年銷售收入723億元,全國同行業第四,全世界工業領域循環經濟、高新技術標準化的標桿企業。雖屬傳統產業,卻掌控著當今世界最先進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“第四代銅冶煉技術”,打破了長期以來國外壟斷銅冶煉技術的格局,為“科技創新驅動發展、締造卓越”作出了完美詮釋。
企業發展的三次跨越

第一階段:企業初創(1998-2007年),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。
上世紀90年代末,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、市場的旺盛需求,企業創立。堅持“低成本擴張、迅速做大產能、拉長產業鏈條、夯實發展基礎”,是這一時期企業的追求。
——“廣積糧”。立足廢雜銅冶煉,加大對銅資源的開發、利用,確?!坝忻紫洛仭?;加強內聯外購,建立并鞏固了遍及全國的銅原料供應基地和網絡體系。
——“增塊頭”。1999年,1萬噸陰極銅生產線正式投產;次年,實現產能翻番;2003年,著手規劃建設第二工業園;2005年,陰極銅產能達到8萬噸;2006年,規劃建設第三工業園;2007年,新增陰極銅產能8萬噸,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。
——“長個頭”。2005年,開始延伸產業鏈,先后引進氧化礦熔煉、陽極泥加工處理等技術工藝,原料構成從單純廢雜銅、粗銅拓展到了精銅礦領域,產品從單純陰極銅又增加了黃金、白銀等稀貴金屬。

第二階段:快速發展(2008-2010年),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。
這一時期,國際金融危機沖擊,國家經濟形勢趨緊,原料保障難度增大,市場競爭激烈。對此,方圓集團作出決策:突破瓶頸,內涵增長,轉型升級?!皳屪煞N資源,加快技術創新,向國際一流銅企業目標邁進?!?/span>
——“引進來”。深化產學研結合,加速引進人才、技術、先進工藝等,加快技術集成、自主創新、成果轉化,形成了以“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”(以下簡稱“氧氣底吹技術”)為核心的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、世界領先的技術工藝。
——“走出去”。立足全球配置資源,相繼與南美、非洲和東南亞的20多個國家建立了貿易關系,初步形成了精礦-廢雜銅-外協陽極銅“三足鼎立”的資源保障格局。
——“創名優”。2008年,“魯方牌”高純陰極銅榮獲有色金屬行業產品質量最高榮譽——“金杯獎”;2011年,榮獲中國馳名商標。
——“抱成團”。牽頭組建了“東營銅圈俱樂部”,將本區域的12家有色金屬企業聚合成團,結成產業聯盟,帶動形成了千億元規模的黃河三角洲“銅”產業集群。

第三階段:追求卓越(2011年至今),銷售收入突破800億元。
——公司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領先的冶金工藝——“兩步煉銅新工藝”,建成了全球首條“兩步煉銅新工藝年處理150萬噸多金屬礦項目”示范生產線。該技術實現了煉銅工藝由“三步”變“兩步”,攻克了現有銅冶煉工藝普遍存在的流程長、不連續,中間物料倒運、熱損失高、SO2等有害煙氣無序逸散等技術難題,徹底改寫了世界有色冶金史,為銅、金、銀等有色金屬及稀貴稀散金屬的綜合回收提取建立了先進、高效的范式,開啟了全球有色冶金工藝裝備的新一頁。該工藝已被列入《中國制造2025》產業關鍵技術發展指南,并榮獲“中國好技術”和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技一等獎,被譽為全球“第四代冶金工藝”和“銅產業綠色發展的首選技術”。
——致力于打造科技生態典范企業,大力發展循環經濟,在環境保護、節能降耗、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,都刷新了行業的世界紀錄。2017年,方圓公司被列為全國唯一的循環經濟標準化示范單位,獲批開展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標準化示范工作,積極向國內外推廣方圓循環經濟標準化模式,這也是自2011年國家開展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工作以來,全國批復的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示范單位。
——致力于振興民族工業、加速推進人類冶煉文明,不斷超越自我,加快向新材料、新能源和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轉型,以市場化手段推進全行業技術升級,先后為1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支持,多次被被中國企業聯合會等權威機構評為年度最具影響力企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