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責任
節能降耗
公司生產主工藝技術裝備是利用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“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”, 該技術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工藝,具有工藝先進、設備安全可靠、節能環保、資源綜合利用率高、原料適應性強、投資省等特點,填補了我國有色冶金領域的空白,打破了國外長期技術壟斷的局面,該工藝已獲發明專利。公司二期“年處理100萬噸多金屬礦項目”采用“方圓兩步煉銅技術”,該技術被專家評價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并建議推廣應用。
公司一直以來堅持節能、降耗原則,高度重視節能工作,建立健全了能源管理制度,專門成立了能源管理領導小組,并明確了工作職責。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和完善工藝,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回收,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采取的主要措施有:
1、強化能源消耗考核力度,加強能源使用管理
對公司各生產單位能源消耗實行定額管理,做到能源消耗控制。在用電管理方面,逐步對公司配電系統功率因數的控制采用就地補償的方式,按照“分級補償,就地平衡,分散補償與集中補償相結合,以分散為主”的原則,合理布局補償位置和補償容量。在用水管理方面,加強循環水使用,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,減少外排水量。堅決杜絕跑、冒、滴、漏和長流水現象。在生產工藝的設計和調整上,進行合理的技術改造,對裝置產生的蒸汽、余熱、廢水、固廢等,進行合理的回收利用,并作為能耗日常的管理控制內容,不斷提高利用效率。在用能設備運行管理方面,設備選型均要求選用節能型設備;日常運行中對用能設備做到進行定期巡檢,加強日常維護和定期檢修,確保設備正常運行。
2、加強能源統計基礎工作,完善能源統計制度
結合公司實際,加強能源統計基礎建設工作,改進和完善能源統計報表制度。以統計數據管理為中心,從能源購進、能源加工轉換、能源經濟效益、能源單耗四方面加強對報表數據的邏輯和關聯審核,采用先進的統計管理理念、計量方式,依托公司計算機網絡,建成快速、準確、全面反映公司生產物流狀況的生產統計網絡,通過微機數據的有效歸集,數據整合,定時進行物料平衡、熱平衡計算,確定生產薄弱環節,找出原料與能量損耗不合理的原因,為公司領導提供準確、及時的決策信息,隨時掌握物流的來源去向,生產及庫存信息,實現企業物流全過程跟蹤。
3、加大計量投入,健全能源計量體系
公司按照《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》要求,從計量檢測設備的配備管理、原油采購計量監督、能耗物耗的計量統計、中間生產及輸轉環節的計量、產成品的銷售計量監督以及計量糾紛的查處、量值傳遞服務及能源測試服務等各個環節,對公司的能源計量儀表進行加強配備。
4、完善生產工藝,促進節能減排
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,完善生產工藝,加大資源的回收、處理、循環、利用,促進節能減排工作順利進行。
下一步節能空間主要是硫酸余熱的利用,就是將脫硫干吸工段熱硫酸的熱能回收利用,達到余熱回收、節能減排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