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責任
循環經濟
近年來,方圓公司緊緊圍繞黃藍國家戰略實施,以創建循環經濟標桿、打造生態綠色銅業為目標,不斷加大科技投入,加快技術創新,堅持發展循環經濟,走出了一條低能耗、低排放、低碳化、可循環的生態發展之路。
一是依靠技術創新,推動資源綜合利用。公司始終將科技作為立企之本、興企之道,牢牢咬住技術攻關不放松,將科技作為促進節能降耗、實現循環發展的最有效方式,加快轉型升級進程。

公司以實施國家科技支撐計劃“氧氣底吹熔煉多金屬捕集技術”項目為契機,戮力攻關,自主研發了多元爐+火精爐的“兩步煉銅工藝”,徹底改寫了世界有色冶金史,為銅、金、銀等有色金屬及稀貴稀散金屬的綜合回收提取建立了先進、高效的范式,充分發揮該工藝“攪動激烈,脫雜能力強,有價金屬回收率高”的獨特優勢,廣泛處理各種多金屬復雜伴生礦料。同時,將有價元素富集到煙灰、銅锍和下段工序的陽極泥中,再通過自主研發的煙灰綜合回收提取技術,將礦產資源中的金、銀、鉑、鈀、硒、碲、鉍等十余種金屬綜合提取出來,回收率達到了100%,實現了礦料深度高效利用、多金屬綜合回收捕集。
該工藝技術實現了煉銅工藝由“三步”變“兩步”,綜合能耗及運營成本較傳統工藝下降15-20%,噸銅費用節省500元,該工藝技術已列入《中國制造2025》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,被譽為全球“第四代冶金工藝”和“銅產業綠色發展的首選技術”。
二是依靠項目銜接,推進資源循環利用。為實現清潔生產、綠色發展,公司立足生產實際,以冶煉項目為核心,不斷延伸循環產業鏈條,配套建設了余熱收塵、脫硫制酸、凈化水、渣選礦、煙灰處理、陽極泥利用等項目,環環相扣,閉路循環,變廢為寶、循環利用,徹底解決了工業三廢的處理問題,真正形成了上下游有效銜接、能源多次利用、原料吃干榨凈、“三廢”合乎標準的循環經濟模式,真正達到了“資源節約、環境友好”的終極目標。
投資8.3億元建設的稀貴金屬及有價元素綜合回收利用項目,采用自主研發的火法熔煉和濕法浸出新工藝,陽極泥經濕法浸出后,進入火法冶煉工序,產出黃金、白銀等主要產品,同時回收硒、碲、鉑、鈀、鉍等稀貴稀散金屬,實現對有價元素的綜合高效提取。項目建成后,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銅陽極泥綜合處理基地。
建設的余熱利用項目,可將高溫冶煉煙氣中的余熱資源充分回收,梯級利用,高溫用于發電,低溫用于供暖;建設的煙氣制酸項目,對冶煉煙氣進行綜合處理,將其中的SO2和SO3充分轉化吸收,制成合格的工業硫酸,年產硫酸100萬噸,尾氣實現達標排放;建設的渣選礦項目,對冶煉渣進行高效處理,充分回收其中的銅等有價元素,剩余尾渣可用于生產水泥、微晶板材等建材產品;自主研發設計的污酸處理工藝項目,對冶煉煙氣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酸污水進行處理,同步實現中水回用、閉路循環和“污酸變好酸”,實現了廢水、廢渣、廢氣處理的資源化、無害化、高附加值化的循環利用,真正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的最大化和廢棄物排放的最小化。
三是依靠工程改造,實現資源回收利用。為實現對生產中各種能源、資源的充分回用,我們在現有生產流程的基礎上進行了工程改造,力圖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。投資近億元建設實施了“余熱余壓利用工程”,將冶煉過程中產生的余熱充分利用,部分用來發電,部分用來供熱,而蒸汽凝結水又回收重新作為補水進入余熱鍋爐,年可發電9500萬千瓦時,節約標準煤4.5萬噸,節水12.5萬噸,真正做到了資源循環利用。同時,我們還上馬了“煙氣回收與余熱利用節能減排項目”,該項目是“兩步煉銅項目”的子項目,作為亞洲開發銀行貸款山東節能減排試點項目,年可節約標準煤6.2萬噸,年可減排CO2約16萬噸。
四是依靠標準化建設,推動產業升級。公司依托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,使標準化與循環經濟相結合,致力于走綠色發展之路,促進產業升級。公司樹立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理念,實現了閉路循環,吃干榨盡,形成了冶煉循環“6+1”標準化產業鏈模式?!?”是指中國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熔池熔煉技術,即“BBS技術”;“6”是指以“BBS技術”為核心的6條循環經濟標準化產業鏈及輔助鏈條。通過該模式,將所投原料吃干榨盡,過程中產生的廢熱、廢渣、廢氣、廢液實現了閉路循環,使企業擺脫了環保壓力,并得到可觀的經濟效益,顛覆了冶煉行業的傳統觀念,由國家試點單位上升為國家示范單位,并向全國推廣,成為有色行業的標桿、典范。
下步,公司將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和高效生態定位,加大研發投入,開展聯合技術攻關,依靠科技創新引領有色行業綠色發展。